Wednesday, July 2, 2008

橫柴掠予直:台語文學習分享

< 原文轉載自媒抗 Blog 的阿君仔 >

  首先得跟 idowriting 說聲抱歉,用了一個跟您剛發表的文章(從「橫柴入灶」開始...)有關聯的標題,冒犯之處還請海涵。會用這樣的標題,確實是因為您的文章引發了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,因此,才會使用「橫柴掠予直」(把橫柴轉直)這樣的標題。 :-)

  接下來想跟各位分享我個人的學習歷程,以及截至目前為止的理解與概念。當然,語言從來不是我的專業與強項,充其量而言,我只是有興趣而已,所以要是碰觸到專業名詞觀念而有所誤用,希望各位能夠包涵並予以指正。


台語文盲

  大概是 2003 年,我開始認真學習台語文的讀與寫。這裡要注意的是,我指的是「讀」與「寫」,不包括原本就還算熟練的「聽」與「說」。特別指出這一點,是因為許多朋友在 踏入台語文的讀與寫之時,未能釐清聽說與讀寫之間的差異,因而經常遭遇「本來就會有」的「挫折」,而產生兩個常有的誤解:
  • 我能力不夠,學不來,太難了
  • 現行的各種台語文書寫或標記法太不人性了,沒辦法讓人一學就會

  在解釋這兩個誤解之前,請各位先想一個問題:「什麼是文盲?」

  以各位熟悉的「國語」來說,什麼是文盲?是聽不懂華語?還是不會說華語?阿君仔你別開玩笑了,這個怎麼能叫做文盲?不認識字才叫做文盲呀~

  是的,文盲是缺乏讀跟寫的能力,或者簡單來說,是「不認識字的人」。可以說,在我能夠順利地讀或寫台語文之前,我是個不折不扣的「台語文盲」!即使我 從小就會說台語,從小就會聽台語,直到現在還是經常用台語跟許多人溝通,但是,只要我不能讀台語文章、不能寫台語文字,在台語的領域裡頭,我就是個文盲! 跟我的學歷、社會地位、經濟狀況...都無關,我就是個台語文盲。

  再者,另一個問題:「有個人自幼失學,不過他從小就說華語,用華語跟人家溝通,華語是他的母語,但是,他是華語文盲﹔那麼,等他長大成人之後,要花多少時間認真學習,才能達到能夠流利地書寫華語文字、無礙地閱讀華語文章?」

  三天?一個禮拜?兩個月?五年?

  現在我用鍵盤劈哩趴啦敲著華語,各位快速流利地讀著這篇華語文章,是三天、一個禮拜、兩個月,或者是五年的成果?我們從小學習華語的讀與寫,每個禮拜 好幾堂國文課,從幼稚園開始ㄅㄆㄇㄈ,小學六年、國中三年、高中三年... 一直到出社會,我們還是經常遇到需要查字典的字,我們還是經常不知道「須」跟「需」、「作」跟「做」的相同與不同。

  這一段的重點是:你必須先承認自己是台語文盲,從頭學起。

  會說或聽一個語言,不代表就一定能閱讀或書寫該語言。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,因此伴隨產生一個誤解:我的台語這麼流利,所以應該會有一套簡單的台語文字系統,讓我很快就能夠學會,不需要額外花太多的力氣。

難在哪裡

  台語文的書面文字系統,大體上以羅馬字以及漢字為主。孰優孰劣已有為數不少的辯論,個人認為各有優缺,互補不足可矣。

  無論以羅馬字或者漢字書寫台語文,對於初學者來說都不容易。以我個人的理解而言,兩者的「門檻」分述如下:

  漢字的困難

  毫無疑問的,漢字的筆劃繁複,是困難之一。當然,這一點對於早已習慣漢字書寫的你我來說,不會是什麼問題。

  台語文使用漢字的困難在於:
  • 華語使用者對於漢字認知之封閉(容後說明:一個漢字 各自表述)
  • 華語使用者受華語發音影響
    華語使用者因為長期習慣各個漢字的華語發音,因此,容易被華語發音影響,甚至,直接以漢字的華語音來「近似」台語,例如「哩假霸杯」、「挖嗯災」,類似的 「近似音表示法」,可以說是最毫無章法,也最沒有效率的方式。短期內可能可以避開重新學習所需花費的心力時間,然而長期而言卻毫無助益,試想這樣的方式, 是否能夠書寫一篇完整的台語文章?讀者花在「解碼」的時間,絕對遠遠超過讓許多初學者視為外星語言的全羅馬字表示法。
  • 有許多字詞無法以漢字表示
    這牽涉到台語的內容。原本就是漢語來源的,比較容易有漢字對應,或者一些傳入已久的專有詞彙,這些都可以直接使用漢字而較無困難。例如媒體、對抗。
    一些日本時代引入的外來語,包括日語,顯然不是漢語來源,這些東西使用漢字不見得方便,甚至顯得多餘,例如摩托車的歐多拜?螺絲起字的螺賴把?板車的離阿 卡?要約定俗成也可以,只是我從來不認為這時候的漢字,有任何「望文生義」的作用,筆劃繁雜的漢字在這個時候,也只是一種標音工具,而且,經常是「以華語 發音,幫台語找近音漢字」,如同上一點所述。

  羅馬字的困難

  所謂羅馬字的表示法,就是用 abc 等字母,進行台語文的書寫。無論各位學習哪一種,都會發現同樣的問題:台語本身音調的複雜性。

  台語至少有七個(以上)的聲調,而且子音部分除了清音以外,還有華語所沒有的濁音,甚至,台語的聲調會改變。例如單獨唸「火」,跟「火車」,就會發 現,同樣是「火」,在這個時候聲調就會發生改變,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,會說台語的朋友,自己試著找一些名詞或句子來唸一唸就會曉得。

  換句話說,清楚表示台語聲調與清濁音特性的各種羅馬字系統,本身並不困難,困難的是台語本身!

  至此,我們可以暫時回答一開始提到的那兩個誤解:
  • 不是你的能力不夠,而是台語的聲調與發音真的不容易,只是從小就講習慣了,所以沒有發現它的困難,現在要學習的不是你已經會的聽與說,而是你完全不會的讀與寫,因此,困難自然會浮現。
  • 不是書寫系統不人性,而是台語就是這麼複雜,即使用漢字來寫,避開在書寫的時候納入音調的複雜資訊,你還是得重新學起,而且,你也遇到看到漢字,不知道怎麼唸的困難,這不見得會比較有效率。

  羅馬字的另一個困難,在於會英文的人,試圖以英文的發音方式套用至台語的發音。這樣的問題在於,英文本身清濁音並不是重點,例如 t,在 test 一詞當中發ㄊ,但是在 stop 當中則變成ㄉ。幾乎每個 POJ(白話字,台語羅馬字系統的其中一套)初學者會問的一個問題就是:「為什麼 p 的發音是ㄅ不是ㄆ?」,英文的 p 一定是ㄆ嗎? SPACE 的 P 呢? ;-)

  這裡引發另外一個需要強調的觀念:無論我們想要使用哪一套系統,或者學習哪一套系統,要記得,台語才是主體,不是華語、不是英語,也不是拿來寫台語文的漢字或是羅馬字。

  下一段將延伸這樣的概念,讓我們想想漢字是什麼。

一個漢字 各自表述

  我們來做個實驗(這個實驗,用紙張或黑板來寫,效果會更好),我寫三行字(於底下的三個連結),請你一次點一個來看來唸,並且於第一時間想一下它們的意思:

         




  以會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集合來看,1所顯示的字,大概百分之八九十會唸「ㄙ」,並且覺得這個字的意思是「自私」「私人」之類的意思﹔看到2,會唸「ㄒ ㄧㄢ ㄕㄥ」,並認為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老公或者對男性尊稱之類的意思﹔看到3呢?要不是不會唸,就是會唸出「わたしはせんせいです」,腦袋裡頭也會很清楚 的知道,這句話的意思是「我是老師」。

  我要強調的是,漢字所謂的表意不表意,很多時候是華語自我中心的思考。「私」是什麼意思,得看這時候這個漢字是哪個語言在使用它,同樣的「先生」這個詞不見得代表男性,得看看這時候是華語在使用,還是日語在使用。

  這就是所謂的一個漢字、各自表述。漢字也只是個文字書寫系統,也只是一堆符號,日語、韓語、越南文,都仍在或曾經使用漢字,重點在於語言本身,而不是漢字本身。

  延伸這樣的概念,台語要使用漢字也可,但是,不應該依附於華語,而應該以台語本身為主體。在台灣日報的讀者投書論壇,過去曾經有一陣子有各種台語拼音的論戰,看到後來,我的想法是:別再只是站在拼音的角度看事情了,無論如何,接下來應該站在「文字系統」的制高點切入。

小結

  回到主題,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,在於分享個人的學習心得與截至目前為止的認知,希望能夠破除一些常見的誤解,進而使曾經因為遇到學習挫折或者入門障礙的朋友,能夠瞭解到以下幾個重點:
  • 會說會聽,跟會讀會寫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,你必須抱著學習新事物的心態,從頭學起。
    若非如此,則很容易產生「應該很簡單阿,怎麼會這麼複雜」的疑惑,因而引發不必要的挫折感,甚至認為沒有任何一種方式可以讓自己學會台語文的書寫與閱讀。
  • 找一套先學,不用想太多
    要等到有標準的東西才開始並不實際,但是,沒有標準的東西,會不會學了以後,將來有一天又要重學?相信我,不論你學哪一套,將來都可以轉換,因為在學習的過程,你已經把台語的主體性融入自己的思考模式當中,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,其他的各種書面系統,都只是工具。沒有人會因為某些工具可能在未來有所改變,而放棄先使用現有的工具。
  • 要熟,得先練
    要熟悉,得不斷練習。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,學習一個語言的讀與寫並不算久,更何況如同前面不斷強調的,會講台語,不代表就能很快學會寫台語文,頂多只能說,會說台語的人,學起台語文書寫與閱讀,會比不會說台語的人快上許多。

  橫柴入不了灶,我們得先靜下心來,好好觀察木柴的大小跟爐灶的樣子,就會發現,把木柴轉換方向就好了。換個角度,事情沒有那麼複雜。 :-)

No comments: